目前分類:敦煌舞 (29)
- Jan 03 Sun 2010 19:22
敦煌飛天之舞
- Oct 28 Wed 2009 17:14
2009敦煌學會-飛天 國父紀念館年代售票
- Oct 28 Wed 2009 17:12
桃李杯敦煌舞精品组合
- Oct 28 Wed 2009 17:12
《敦煌 伎樂》北京舞蹈學院 2009春節歌舞晚会
- Jul 06 Mon 2009 13:04
中國舞蹈介紹
- Jul 06 Mon 2009 12:42
霓裳羽衣舞2005
- Jul 06 Mon 2009 12:24
霓裳羽衣舞
- Jul 06 Mon 2009 12:18
夢回敦煌
- Jul 06 Mon 2009 12:00
《琵琶.窄袖舞》(2001)
- Jul 06 Mon 2009 10:21
天女
- Jul 04 Sat 2009 17:09
敦煌壁畫的風格
敦煌早期壁畫包括北涼、北魏、西周和隋五個朝代。時間的跨度進三百年。這段期間朝代更替,民族不斷遷徙、政治變革,對於社會思潮,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人們的審美理想自有不少的影響,敦煌壁畫的風格因此跟著改變。大抵而言,可分為下列幾種風格:
1、西域風格的宗教壁畫:
受到西域壁畫風格的影響,畫風與中國傳統繪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使用明暗法(或曰凹凸法)來表現人物的立體感,亦即根據肌理的大面分塊,以明快粗爌的線條,施以圓圈行暈染,並以白粉塗鼻樑和眼球。而在人物造型的特點是:身高五頭,短而壯、直鼻、豎眉、厚唇,耳輪長垂。菩薩則是頭戴印度式的三珠寶冠或西域式華鬘,肩披波斯大巾,胸膛坦露,腰裹長裙,足踏蓮花,活脱脱的就是西方人的造型。
南朝中原「秀骨清像」式的畫風進入了敦煌,於是佛教故事畫的人物都儼然是南朝名士風度。人體變得修長身高七頭,面像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嫣然含笑,神采俊朗瀟灑,而原本裸露的胸膛以著上衣服。反映出過去在西域非常流行「豐乳、細腰、大臀」「遍體圓凈光」的印度式裸體菩薩和舞女已經漢化了。在技法方面當然也就受南朝「春蠶吐絲」的人物畫法影響,原來粗獷的鐵線描變得秀勁圓潤如行雲流水,而富立體感莊嚴沉靜的西域風格也一改而為瀟灑飄逸的風格。
這種以神話為題材的壁畫乃為中原本有的題材,隨著佛教與儒道思想的結合進入石窟而與佛教本有的印度神話題材結合。主要集中在洞窟頂部藻井四周,於是洞窟頂部從象徵性天井變成描寫整個天空。這種人心營構來的想像,又可分成神獸型,此如四靈;人獸組合型:主要有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等。人鳥組合型,如羽人、雷公、羽師等。還有分身幻化型,如惡神阿修羅。一般為了凸顯想像的特色,都通過誇張變形的方式來呈現。
大體來說,敦煌的壁畫皆以宣揚佛教為主,描繪的大都是佛、菩薩,或天上的諸神,少有對現實生活的描寫,這種具寫實風格的壁畫,最多出現在供養人畫像中。畫者依人物肖像如實描畫,充分表現出不同民族的人物特徵,並通過人物的服飾、裝扮來刻畫人物的階級、身分與地位。此外也有部分是對狩獵生活的描繪。
唐代是敦煌壁畫的全盛期,今存唐窟二百餘個,大都規模宏大,壁畫內容豐富,結構謹嚴,色彩華麗,造型優美。唐代國力強盛,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反映在壁畫題材內容上,由南北朝時期著重表現忍耐和犧牲精神,轉變為宣揚西方極樂世界的歡娛享受。如《西方淨土變相圖》,《法華經變相》、《報恩經變相》等。除此之外,還穿插有其他佛教故事及生活情節,如四五窟的「胡商遇盜」、二一七窟的「化城喻品」,八五窟的「善友品」,以及許多的生產、生活場面,也都是當時社會各個方面的折射反映。整個敦煌的唐代壁畫,無論是佛、菩薩,還是天王、力士、比丘、伎樂、飛天,在形象塑造上,都更加具體而接近於現實中的各階層人物,因而也就更加世俗化,充滿著人間的脈脈溫情,給人以親切生動的感受。
1、本生故事減少,經變畫增加
經過北周、隋朝以後,一進入唐代,北魏以來的西域畫風,轉變成成熟的中國式佛教藝術。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低頭沉思,手指拈著飄帶,形態纖柔而優美,完全是一個中國的菩薩。在壁畫的類型上,故事畫不再是唐代敦煌壁畫唯一的重點。印度佛經裡的強調「尸毗王」、「薩埵那太子」的施捨佈施的本生故事雖然慈悲偉大,可是尸毗王在自己的腿上割肉;薩埵那太子跳下懸崖,用自己的身體餵老虎,一片血淋淋的,不免恐怖,似乎缺少了宗教的祥和、喜悅和幸福感,因此到了唐代,藉本生故事畫宣揚佛教的宗教壁畫越來越少了,描寫佛教大乘境界的大乘經變畫增加了,尤其是描寫極樂世界的「阿彌陀經變」,僧俗對辯的「維摩詰經變」最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僧侶按照儒家孝道撰寫的「報恩經變」,更是唐代經變畫的特色。各種經變畫,形式多樣而生動的反映出大唐盛世繁榮,人情欣欣然的氣象。
唐代大部分的壁畫家喜歡畫美麗的菩薩,尤其是觀音菩薩像。唐宣宗曾經下令全國寺觀都畫觀音像,遂蔚然成風,唐代出現了很多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水月觀音以及以觀音為主題的觀音經變圖。在信眾的心目中,觀音菩薩好像是人類的母親,能化解眾生疾苦,教人離苦得樂,所以受到當時人們特別的崇信膜拜。因此在早期的觀音菩薩像初為男性像,或無性像,唐代以後逐漸化為女像,雖然有的嘴上還有鬍子,但豐腴的面容,阿娜的體態,溫柔嫻靜的表情,在在表現出典型的女性美。
唐代的壁畫描寫觸目驚心的施捨故事畫雖然消失了,卻大量增加了以「淨土」為描寫對象的經變畫。什麼是「淨土」呢?原始印度佛教認為,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為「火宅」、是充滿了痛苦、骯髒的「惡濁世」。要經過佛教信仰的鍛鍊,才能解脫痛苦得到智慧與幸福,進而渡過苦海到達「淨土」。所以,「淨土」就是乾淨的國土,或者是「幸福地方」的意思。中國人原本是不信奉宗教的。畫家當然沒有真正見過「淨土」。他們想像中的淨土,大概就像皇帝住的宮殿罷。因此,我們在唐代的壁畫中,所看到許多以「淨土」為題材的作品中,樓閣宮殿完全是唐代宮廷的規模。「淨土」中的房子都是用黃金和珠寶建築的;花朵一年四季開放,都不凋謝;人和人也不爭吵,都穿著美麗的衣裳,快樂地生活著
「淨土」裡不只有宮廷中的華麗樓閣,也有宮廷中宴會的盛大場面。所以有舞樂歡宴的場面,畫中有吹奏各種樂器的樂隊,如擊「腰鼓」和斜彈「琵琶」的,都是外來的樂器。而流行於唐代宮廷的胡旋舞、印度和西域的柔美舞蹈,也被畫家畫入了「淨土」裡。地上舖了華麗的地毯,兩旁坐著吹彈樂器的樂手,宮女在地毯上揮動彩帶,翩翩起舞。樓閣的欄杆上,都有各種圖案的裝飾。唐代壁畫中的「淨土」,引人嚮往的不再是印度佛教的幻想世界,而是現實生活中幸福快樂的部分。這些都不是印度佛教本有的,反而是唐代文化兼融各民族的具體反映。就畫風來說,原來的印度宗教畫變成了唐代的宮廷寫實繪畫。而從宗教來說,未嘗不是原本超離人間世的原始印度佛教人間化、生活化了呢?!中國人也許相信: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宗教,把現實的生活過得更快樂、更幸福,也就達到宗教裡所說的「淨土」了。
http://ndap.igt.com.tw:3000/domain/show_article/122
- Jul 04 Sat 2009 17:08
敦煌壁畫概況與分類
石窟的開鑿,是隨著佛教的傳人而在中國興盛起來的。石窟中除了有佛的石雕和泥塑造像外,還有大量的壁畫。在新疆拜城東約五十公里的戈壁懸崖下的千佛洞,現存二百三十六個洞窟,其中有早到東漢時期開鑿的。有名的甘肅敦煌莫高窟,始鑿於苻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年),歷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直至宋、元,各朝均有開鑿。
敦煌是漢武帝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當時是地處東西交通要衝的邊陲重鎮,更是輸送絲綢運往西方的通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之後,七千餘公里的絲路上,僧俗交往,商旅如織文化交流頻繁。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潮流中,創始於印度的佛教傳入了中國,首先在西域紮根,經由敦煌而入中原。在戰亂頻仍,生命無憑的苦難年代,佛教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的教義深入人心,傳統印度造窟修行以求得精神慰之風應運而生。敦煌石窟即是在這樣的歷史潮流之下的產物。 石窟既是信眾禮佛修行之處,洞窟世界遂如佛國世界,走入洞窟中,佛的塑像是洞窟的主體,四周怖滿巨型的壁畫,頂部為藻井建築裝飾圖案,地面更舖滿蓮花磚,簡直是一個遺世獨立的淨土境界。而充滿宗教意味和藝術美感的壁畫是石窟重要的組成部分。西元4至14世紀古代藝術家在敦煌東南宕泉河畔莫高窟陸續營建了大量的洞窟,在這裡保留了多達四萬五千平方米的壁畫,是一座博大精美民族壁畫藝術宮殿。
依據佛經所寫的獨立連環畫。依照內容又可分為三類,一是佛傳故事,描寫神化了的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蹟,如北周290窟六條並列的佛傳故事,長達25公尺,前後八十多個畫面連貫一氣;另一類是本生故事,描寫釋迦牟尼前世的各種捨身救渡眾生的善行。如九色鹿捨己救人、薩捶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貿鴿等。一類是因緣故事,描寫佛陀度化眾生的連環故事壁畫,如沙彌守戒自殺、五百強盜成佛等。
所謂的供養人指的是:各時代出資建造石窟的人稱為供養人。洞窟中通常也將之繪入壁畫中,早期供養人的畫像,多為小身,畫於說法圖下。各時代供養人都是當時真實生活的人物,上自帝王后妃、王公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僕役侍從等皆有。
早期的圖案花紋主要為平棋、蓮花、忍冬、火焰、雲氣、飛天、羽人等意趣生動活潑,隋唐之後加進了繁複的三兔蓮花藻井、圓環連珠紋、飛馬、狩獵、蹲獅、翔鳳以及獸頭鳥身、獸頭忍冬身等變形紋樣、加上織錦紋,尤其入唐之後紋樣逐漸從仙靈雲氣轉為以植物紋、規矩紋為主。主要有蓮花紋、葡萄紋、石榴紋、茶花紋、團花、綾錦紋、迴紋等。
綜合上述,可知敦煌壁畫多元豐富的內容。這些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出古代各民族各階層的社會活動、文化生活和各個民族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 Jul 04 Sat 2009 16:35
水月觀音
- Jul 02 Thu 2009 21:12
高金榮千手觀音版本二
- Jul 02 Thu 2009 20:24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5b)
- Jul 02 Thu 2009 20:23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5a)
- Jul 02 Thu 2009 20:21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4b)
- Jul 02 Thu 2009 20:19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4a)
- Jul 02 Thu 2009 20:17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3)
- Jul 02 Thu 2009 20:16
舞劇-絲路花雨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