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想自行增進研習暖化相關資訊,亦可至以下網址查閱;

資料來源 :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第零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附錄]




































第零章.全球變遷導論

魏國彥自序
許晃雄自序
第一章.全球變遷: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1.1 為廿一世紀未雨綢繆
1.2 全球變遷的警兆
1.3 什麼是『全球變遷』?
1.7 全球變遷研究
1.8 國際因應對策
1.9 可持續發展: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存
1.10 迎接新世紀,進入地球村
1.11 結語
第二章.近千年來的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2.1 變幻莫測的氣候
2.2 氣候的定義
2.3 氣候變遷的多重時間尺度特性
2.4 中世紀暖期
2.5 小冰河期
2.6 全球暖化
2.7 結語
第三章.溫室氣體及懸浮微粒

3.1 前言
3.2 輻射的特性
3.3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3.4 變化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3.5 溫室氣體的影響
3.6 懸浮微粒
3.7 輻射作用量
3.8 對氣候的影響
3.9 結語
第四章.氣候的使者:大氣環流

4.1 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4.2 能量收支平衡
4.3 不均勻加熱
4.4 垂直環流
4.5 水平環流
4.6 地面氣溫
4.7 風暴路徑
4.8 降水
4.9 結語
第五章.臭氧洞與酸雨

5.1 變化中的大氣成份
5.2 平流層臭氧的減少
5.3 酸雨
5.4 結語
第六章.水循環、水圈與水資源

6.1 水循環
6.2 水圈
6.3 表面洋流與湧昇流
6.4 聖嬰-南方振盪
6.5 溫鹽環流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6.6 極區海洋的影響
6.7 台灣的水資源
6.8 結語
第七章.影響氣候的因子

7.1 前言
7.2 外在因素
7.3 內在因素
7.4 結語
第八章.生地化循環

8.1 前言
8.2 基本觀念
8.3 碳的儲存庫
8.4 不同時間尺幅中的碳循環
8.5 陸域生地化循環
8.6 海域的生地化循環
8.7 沈積物中的地質記錄
8.8 碳通量的改變與全球變遷
8.9 未來二氧化碳的變化及全球氣候模擬
8.10 氮的生地化循環
8.11 結語
第九章.海水面升降與海岸地帶的命運

9.1 敏感的海岸地帶:人類的棲地
9.2 上升的海面與沉陷的海岸
9.3 全球海水面的變化及其原因
9.4 長期海水面變遷對海岸的影響
9.5 海水面會繼續上升嗎?
9.6 未來海水面上升對海岸地帶的衝擊
9.7 海岸地區海陸交互作用計劃(LOICZ)
9.8 結語
第十章.以古為鑒:地質時代的氣候變遷

10.1 前言
10.2 古氣候簡史
10.3 從古氣候學觀點看全球變遷
10.4 古全球變遷(PAGES)研究計劃
10.5 結語
第十一章.預測未來的氣候變遷

11.1 以古鑑今,知未來?
11.2 氣候模式可靠嗎?
11.3 未來氣候變遷之推估
11.4 結語
第十二章.土地利用與地表變遷

12.1 前言
12.2 地表覆蓋的定義及地表變遷的原因
12.3 土地利用/地表變遷的動力機制與聯鎖關係
12.4 土地利用對地表造成的變化
12.5 地表變遷對生地化循環的衝擊
12.6 土地利用與土壤流失
12.7 亞馬遜的實例
12.8 都是巴西惹的禍嗎?
12.9 國際土地利用與地表變遷研究計劃 (Land-Use/Cover Change,簡稱LUCC)
12.10 結語:地表變遷的後果
第十三章.生物多樣性

13.1 前言
13.2 大絕滅
13.3 台灣陸域生物多樣性之特色
13.4 海洋生物多樣性
13.5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13.6 全球暖化可能造成的影響
13.7 生物社群在氣候變遷中的處境
13.8 改善與防治措施
13.9 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國際計畫-DIVERSITAS
13.10 結語
第十四章.自然災害、人類與自然的互動

14.1 氣候變遷相關的自然災害
14.2天氣、短期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
14.3 人對大自然的影響
14.4 結語
第十五章.可持續發展

15.1 前言
15.2 加速的歷史與瀕危的地球
15.3 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5.4 財富與福祉
15.5 綠色經濟
15.6 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成長
15.7 如何達成「可持續發展」?
15.8 結語
第十六章.全球變遷的挑戰:台灣的回應

16.1 前言
16.2 組織架構
16.3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CCC)
16.4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現況
16.5 溫室氣體減量措施
16.6 國內全球變遷研究面臨的問題
16.7 未來的努力方向
16.8 結語
附錄.大學在「全球變遷」研究中的角色與作為




特別感謝魏國彥老師提供以上電子資料


[工程地質研究室][地科教室][全球變遷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龍取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