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雷博士寄了一捲錄音帶給我,希望能將內容整理出來。該捲錄音帶是幾年前我參加的一場演講錄音,由英籍資深的記者戴菲力 Phillip Day將他十幾年來研究追蹤醫學界的心得報告。 回想當時演講的內容曾令我熱血澎湃,也是那一場演講轉變了我對疾病及主觀點,接下來幾年所閱讀或研究的資料也多與這些新觀點有關。 最近將戴菲力的書《癌症—為什麼我們還拼死命地要知道真相》Cancer - Why we're still dying to know the truth再仔細的閱讀,對這位資深記者抽絲剝繭的功力、周延完整的觀察及獨到無礙的分析歸納十分佩服,也對他大慈悲、大無畏的精神讚嘆。 我們到底可否打敗癌症? 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美國人的頭號殺手(也是台灣民眾的第一死因);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若持續發展下去,到下個世紀,癌症的致病率是100%。過去20年死於乳癌的美國女性的人數,就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加韓戰再加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合。 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個的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然而美國的癌症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呢? 艾德華.葛雷芬Edward Griffin寫的無癌症的世界》World without Cancer 述說美國的現代醫學的轉變,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二次大戰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化學及製藥公司為德國的法賓I.G. Farben公司。它不僅遍及九十三國,也是後來惡名昭彰的屠殺猶太集中營毒氣的製造者。在二十年代即和美國的工業壟斷者洛克菲勒的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直到今天,仍在美國的科學及抗癌政策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洛氏集團所贊助的美國醫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學物稱為「藥」來申請專利,並提供給經由它們的組織所訓練的醫師及專家使用。 二十世紀初期,亞伯罕‧福來思拿Abraham Flexner在洛氏和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避稅基金贊助下,對美國的醫學院改革,使得醫生依賴藥物來治療疾病、從事開發新藥物的研究。在政府部門的要職官員名單中,不難發現許多與洛氏集團的掛勾痕跡。由此可知洛氏集團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和各級的政府部門的影響,可說是佈線完整、環環相扣、牢不可破。 洛氏集團以金錢改變了老的醫療行為,使之現代化、組織化及商業化,成為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醫藥工業。使醫師的生活從窮而落魄的郎中麻雀,飛上枝頭變為高所得、高教育、高社會地位的鳳凰。這些醫生在洛氏集團和卡內基的基金會出錢所建的醫學中心受訓,他們的藥物研究也得到大量的財務贊助。 在商業掛帥的二十世紀,另類療法或是無法申請專利的治療方法,不但不為主流醫界所接受,還頻被迫害、抹黑 (扣以無科學證據的大帽) 和隱瞞。久而久之,社會大眾也接受主流醫學及其研發的新藥物是=E 6癌唯一利器的思維。因此上世紀的前半葉,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大量注入國際級的藥物研究,期望找到有效的藥物來對治各種不同的癌症。由於沒有一種所謂的「奇蹟的子彈」療法是一蹴可成的,醫學中心就不斷地對病人進行新藥及放射線的實驗。即使在今日,這些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已證明是無法治癒常見的癌症,醫師們還是繼續使用。 報紙常有抗癌新藥成功發明,或抗癌有重大突破等的新聞出現,但現代醫學真正地治療好癌症了嗎?有些醫師不禁開始懷疑化療的毒性反而是造成癌8 7病人的死亡主因。 1985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約翰‧凱恩斯John Cairns在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發表評論說:「化療能否治癒任何一種常見的癌症還有待證實。」 有些腫瘤醫師會告訴病人沒有證據顯示化療有效;有些為了金錢的理由而開具化療單。因為開具化療單比給病人撫慰還賺的多。 戴菲力更直言,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戴氏舉出許多主流醫師=E 4斷發表化療無效的言論。比如:1992年,毒物學家山淼‧艾普斯坦Samuel Epstein醫師與三位前美國聯邦官員在華府共寫了一份聲明,經由64位在公共衛生、癌症預防及疾病預防領域屬於領導地位的專家背書。指出:「我們很關切財源雄厚的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防癌協會及二十幾家完善的癌症治療中心等,以不斷的『戰勝癌症』的主張,誤導及迷惑美國大眾及國會。如今癌症每年奪走超過五十萬人,每三位就有一位美國人得到癌症。過去十年,500萬美國人死於癌症,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部分這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而癌症業界及主要的製藥公司動不動就發表毫無證據的聲明說,治療癌症有重大進步或「治癒」癌症的消息。只是基於腫瘤組織初期的縮小,而非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而且病人生活的品質被高毒性的治療嚴重摧毀則完全不受重視。 1986年,麥吉爾癌症中心McGill Cancer Center的科學家們對118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醫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醫師徵求病人進行肺癌高毒性的新藥實驗。 他們被問到,假設是他們自己得到癌症,會用當時他們選擇的六種新藥中的哪一種治療?在79位回答中有64位說,任何含有一種極毒的Cisplatin化療新藥物他們都不會選用。58位醫師發現所有的新藥都無效,原因是化療的無效果及難以接受的高毒性。德國臨床癌症生物統計學家優瑞許‧愛博醫師(Ulrich Abel)在1990年康復雜誌提出《進展型上皮細胞癌症的化學療法》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Epithelial Cancer的研究心得,他冷靜而不偏頗地分析過去十年的醫學報告,發現最常見的上皮細胞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癌8 0直腸癌等的化療很少有成功的。 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萬人死於癌症,他們大多數曾接受過化療,使用化療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愛博還對幾百位醫師做問卷調查,發現:「許多醫生個人對癌症的觀點,與大眾所認知的資訊,有如天壤地別。」「如果他們自己得了癌症,他們不會做化療!即使癌細胞對化療有反應,但是腫瘤局部或完全的縮小,並不會延長病人的存活率。有時候癌症復發反而更加肆虐,因為化療助長抗療癌細胞的生成。」愛博醫生化療病人在存活率改善方面,依不同的癌症與未受化療的病人做比較。統計發現: 結直腸癌:無證據顯示化療病人存活率獲改善。 胃癌:無明顯證據。 胰臟癌:存活率完全無效;未接受化療的病人活得較久。 膀胱癌:未做臨床實驗。 乳癌:無直接證據顯示化療延長存活率,化療之使用有道德上的疑問(大多數乳癌患者在手術前後都給予化療)。 卵巢癌:無直接證據。 子宮及子宮頸癌:存活率未獲改善。 頭頸部癌:存活率未得到改善,僅有零星的縮小。 一位法國的腫瘤專家查理‧馬士(Dr. Charles Mathe)甚至說:「我如果得了癌症,我絕對不會到癌症治療中心去,患者離這些中心越遠,越有生存的機會。」 加州大學的哈丁‧瓊斯Dr.. Hardin Jones分析了幾十年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統計後說:「癌症病人可能還是不要治的好。」像這樣的癌症醫師的見證,在戴氏書中比比皆是,那麼醫師為什麼還要對他們也束手無策的病症向病人說可以治療呢? 享有「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雅號的肯恩‧威爾博Ken Wilber)在《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張老師文化出版)中,記述他的妻子罹癌的過程。 他提到一位好友罹患了末期癌症,她的醫生建議接受另一種非常強烈的化療,如果照醫生的話做,應該還可以活12個月。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接受化療,還能活多久?」醫4回答:「14個月。」 肯恩的評語:「老實說,它也阻礙了病人尋求其他的治療途徑…這根本不是在治療疾病,這是在治療心病—某種治療也許對疾病無效,但可以引導病人聽信某個權威和接受某種醫療。」 腫瘤醫師並非企圖惡意操縱病人,也非刻意掩飾他們有限的技能,因為醫療對癌症無效,所以醫師被迫扮演安慰病人的角色,雖然這類角色對醫師而言是欠缺訓練的。但在病人眼中,醫生確實是地位崇高的牧師。主流醫師多半對另類療法不悉,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以至於他們得依賴醫學研究或實驗簡報為訊息來源;而這些簡報又多為反對另類療法的組織機構(比如藥廠或癌症醫學中心)所準備。 因為癌症病人對醫院是一個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主流的癌症治療在今日的美國根深蒂固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可以讓醫院賺得最多,而且保險願意付錢。所以現行的美國癌症醫療政策,會繼續掩飾事實,除非你自己從他們的神話中醒悟。 那麼癌症病人到底有什麼機會呢? 1950年代,生化學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Ernst T. Krebs, Jr.分離出一個新的維生素B17,又稱為Laetrile、amygdalin。他當時不清楚自己掀起了什麼樣的漣漪,雖然至今許多人仍相信克雷布斯找到了癌症的療法。然而國際大製藥廠因為無法申請專利,壟斷維生素B17的使用,故而對VitB17發起了惡毒攻擊宣傳,即使事實證明它對於各種癌症有療效。 克雷布斯和他的父親也是將維生素B15 Pangamic acid 用在醫學上的先驅。他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酵素及其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這些酵素包括:鳳梨酵素bromelain,chymotrypsin,和木瓜酵素papain。父子兩位至今被仍公認為維生素B17在癌症治療機轉方面的先驅。 維生素 B17是一種水溶性、醣化合物,存在於自然界約800種的植物中。含豐富VitB17最常見於非柑橘屬水果的種子中,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及蘋果等,而以杏子apricot 的種子含量最豐,約有2~2.5%。 根據葛雷芬斯《無癌症的世界》一書,克雷布斯研究之脈絡溯源自20世紀初葉,愛丁堡大學教授約翰‧畢爾德John Beard提出癌症的營養細胞球(trophoblast)推論。畢氏發現懷孕初期的原始胚胎細胞pre-embryonic cells亦即營養細胞球與惡性腫瘤細胞沒有區別。營養球細胞為胚胎成長所必需的,但是在懷孕期的第56天,胎兒的新胰臟開始分泌chymotrypsina酵素,從那時之後,營養細胞球的增生就被阻止。 葛氏寫道:「營養細胞球在懷孕初期確實具有癌細胞的特徵=E F因為它會很快速地增生及蔓延,最後它著床於子宮壁上形成胎盤,讓胚胎可以得到母體的保護和營養。」營養細胞球是另一種細胞經由一連串的步驟所形成的,葛氏將之簡化為「完全生命」細胞(total life cell)(有點像現在最熱門的幹細胞),它可以分化為任何一種器官或組織,乃至一個完整的胚胎。當完全生命細胞被男女皆有的動情激素啟發而開始製造營養球細胞時,有兩種結果可能發生。 第一, 如果是懷孕,就會形成胎盤及臍帶; 第二, 如果是在修補的情況下被啟動,結果就是癌細胞的形成。 葛氏補充:更正確的說法是,如果細胞修復工程沒有結束的話,就形成癌。營養細胞球分泌的絨毛刺激生殖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hin - HCG,可自尿液中測出來,準確度92%。假設檢驗呈陽性,若是女性,她如果不是懷孕,就是罹癌;如果是男性的話,只有一種能—癌。醫學界明知此檢驗法簡易卻棄之不用,而採用危險性高的穿刺手術,造成某些癌細胞因而擴散到全身。 克雷布斯自杏果種仁分離出維生素B17,將之合成結晶以供人體使用,並命名為「利而卓Laetrile」。此化合物是由一分子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結合一分子具止痛作用的苯乙醛benzadehyde加兩分子葡萄糖所形成的。雖然前兩者分開來的毒性很強,但是它們結合在VitB17的分子?堳o十分穩定且無毒性。克氏發現,要將兩者結合鍵打開,只有一種叫beta-glucosidase的葡萄糖酵素;這種酵素雖然分布於人體,但是在腫瘤處卻是含量特別高。所以癌細胞所分泌的beta-glucosidase酵素一旦打破了VitB17的結合鍵,釋放出氰化氫及苯乙醛,兩者毒分子加在一起毒性更是超強,癌細胞就死在它們自己選擇的VitB17手?堙C 另一種健康細胞所分泌的酵素rhodanese扮演下半場的主角,它的分佈恰恰與beta-glucosidase相反;rhodanese佈滿在全身正常細胞,卻不在腫瘤細胞。所以若VitB17遇到健康的細胞,健康細胞所分泌的rhodanese可以8 C解氰化氫的毒性,氧化氫及苯乙醛,此二者的副產物分別是thiocyanate 和安息香酸benzoic acid,它們可以滋補正常細胞,多餘的則排出尿中。 以上兩段說明了VitB17可以準確瞄準癌細胞,而不會破壞正常的組織。這種以標的物為準頭的天然化合物,其作用比任何人造的、無選擇性、好壞細胞一起殺的、超毒的化療藥物要來的有效。 戴氏引證許多科學家及醫生的看法,認為癌症是一種與飲食有關的代謝疾病。1936年美國參議院發表了一篇文章,部8 6大意是:身體的健康完全依賴於我們自食物所攝取的礦物質,其依賴的程度超過卡洛里、維生素或份量標準的澱粉、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今日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有某種營養缺乏症,除非我們的土壤可以得到均衡的礦物質,否則無法改善。 因為我們的土壤缺乏太多礦物質,以致於不管吃多少食物,都無法提供身體健康所需之礦物質,因為沒有一個人的胃大到足以容納這些食物。這與雷久南博士及雷通明博士一直呼籲的—身體的健康要由改善土壤做起的觀點相同8 0因為農夫的收入是由產量來決定,而不是以添加了多少營養及礦物質來定〔氮磷鉀肥例外,其可以影響產量〕。所以一旦土壤無法提供足夠的礦物質,各種代謝性缺乏症就會不斷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翻開醫學史,許多慢性病現在都可以預防了。 戴氏在書中舉壞血症scurvy一例來呼應其前後的觀點。在17至19九世紀,英、法及西班牙等國,派遣大量的船隊拓展海上疆土,經過長期的海上航行,水手們沒有蔬果可吃,漸漸產出壞血症,此病曾奪走數以百萬計的水手性命。 雖然在15世紀及18世紀,分別有不同的航海家及科學家發現,印地安人的松針、松樹皮〈含豐富的抗氧化劑〉,或吃橘子、檸檬及大量蔬果的人不會得壞血症。然而當時的主流醫學界完全忽視及藐視這些事實,造成更多的人死亡。 直到18世紀末期,英國皇家海軍終於重視這些科學證據,才將「海上航行食用蔬果」納入海軍規範。19世紀之後,沒有一位英國海軍得到壞血症,進而造就了大不列顛「日不落國」的輝煌時代。 1930年代,維生素C被分離出來,壞血症於焉消滅。人類花了450年,犧牲了幾百萬人的生命,才相信簡單的蔬果就可以預防及治療這種代謝慢性病。以此類推,曾是必死無疑的疾病如: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義大利癩病pellagra、腳氣病beriberi、無數的神經性病變,多與維生素B群有關等等,都可以用飲食的方式加以預防及治療。克雷布斯的名言:能真正治癒的就能真正地預防What really cures really prevents。必要的營養素來自充足養份的飲食。 那麼癌症到底算不算是一種代謝病呢? 羅幼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生物系主任哈若‧曼訥醫師Dr. Harold Manner提出他的看法:近年來對癌症病因的觀點,已從病毒、致癌物質或傷口感染引起的舊觀點,有了新的評估。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癌症是由於代謝問題所引發的複雜病症。它是隱伏性的疾病,與整個身體機能從神經系統、消化道、胰臟、肺臟、分泌器官、內分泌系統到整個免疫系統有關。病人在接受了主流醫學的手術、放療及化療後癌症復發=E F是因為最根本的代謝病因從來沒有受到重視,以至於沒有獲得改正或治療的緣故。也就是最根本的營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無癌症的世界》的作者葛雷芬斯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將證據呈現出來,表明癌症是一種營養缺乏的疾病,不是由病菌、病毒或神秘毒物引起的,而是現代人飲食裡所缺乏的某些營養素造成的。 如果這樣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麼癌症的治療與預防就非常容易且花費不多;只要恢復我們飲食?堨豪虒茼釭瑰蝢i素就9 7了。畢爾德及克雷布斯父子發現,身體內有許多細胞還處於原生胚胎期的階段,這些細胞是用來修復組織的,依照特別的形態遺傳刺激,它們可以分化為身體的任 |
我是個不吃葷的歌手
「悚慄」專輯的成功帶來一個副作用:我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這令我不安也不耐。因此,我決心過較安靜、較能保有隱私的生活。
我對自己的長相一直相當害羞。童星起家的人,歌迷習慣你小時候的模樣,不希望你長大變樣。我剛出名時,長得一副圓圓胖胖的娃娃臉。我要長得好看些,日子過得好些,健康些,因此決定改變飲食習慣,不再吃牛肉、雞肉、豬肉、魚和一些會胖的食物。漸漸的,我的體重減輕,臉蛋變成現在的模樣。
然後,報紙開始說我做了整容手術,拿我高中時代的舊照片跟現在的照片相比,說我動了顴骨手術,這種做法實在有失公道。
我要端正視聽,澄清真相。我從來沒整型雙頰和雙眼,沒把嘴唇變薄,沒做過皮膚移植或拉皮的手術。外界種種說法都是荒謬不實的。如果是真的,我會承認,但我實際上只做過兩次鼻子整型手術,最近做了一次下巴,如此而已。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是我的臉,我自己知道。
我現在是個素食者,節制飲食已行之多年,我的身材已苗條許多,我覺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健康、更精力充沛。我不懂報紙為什麼那麼有興趣為我的長相作文章,我的臉和我的歌,我的舞有啥關係?
=========================
資訊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cartoonssell/18494431(
真實的 Michael Jackson 是一個極有愛心的人,
他一直在歌中呼籲和平,宣傳環保,傳達博愛,關注社會,抨擊不公。
而他在現實在也是這樣做的——
在他二十多年的慈善事業生涯中,
他是全球所有藝人中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一位,
多次得到人道主義大獎,並兩次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除了向全世界近四十個慈善機構作出捐贈外,他還創立「拯救世界基金會」,「拯救兒童基金會Heal 」,「邁克爾·傑克遜燒傷中心」,「邁克爾·傑克遜有色人種教育基金會」,「邁克爾·傑克遜兒童醫院」,……每年無償提供數以萬計的患者——特別是兒童患者,貧困患者醫療幫助。
只是,這所有的一切,媒體不願去過多宣傳,
因為,他們不需要救世主形象的流行歌手,
為了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媒體寧願報道甚至製造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f10.wretch.yimg.com/cartoonssell/3/1089945674.jpg)
關於Michael Jackson 的膚色
邁克爾.傑克遜絕沒有漂白,也不可能漂白!
如果這世界有黑人"漂白"這個技術,那麼絕不可能全世界只有他一個漂白了!
可是我們除了他就再沒有見過或聽說過其他黑人"漂白"的例子。
而事實上,當今世界根本就沒有如此徹底的漂白技術!
想想,我們黃種人想白一點都這麼難,更別說一個黑人了!
那麼邁克爾的皮膚為何由以前黝黑變得現在的雪白?
其實早在1993年,他就解釋道:他膚色的改變是因為患了「白癜風」(vitiligo),而且這個病早在70年代就開始了。他還提到,他的膚色很不勻稱,必須要用濃妝來掩飾。
而因「白癜風」而全身變白的黑人,絕不止邁克爾.傑克遜一個!
下圖是邁克爾.傑克遜80年代初期的照片,他在模仿他的偶像卓別林,雖然化過妝,但仍可明顯看到他臉上的白斑。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mjjcn.com/mjjcnforum/attachments/forumid_29/1073614-zLFtVm69mN9kv6azwSpHrFk81Jh2Im_UujLOfUeiEuH.jpg&width=300&height=352)
畢竟他是藝人,他只想將他最好的一面呈現在觀眾面前,所以當他出現在別人面前時,他一定是小心的妝扮過的!
所以用其他兩名嚴重「白癜風」黑人患者的圖片來說明: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mjjcn.com/mjjcnforum/attachments/forumid_29/1073614-l!vvmjla8QiivQbtH4MwJqPaH%24jeJ6_DG56OeOp9u9Y.jpg&width=180&height=200)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mjjcn.com/mjjcnforum/attachments/forumid_29/1073614-EoEoKjspPCchASeM3MV9m33K9bkEhZ_Auq7J6o2YUJ3.jpg&width=205&height=256)
這名黑人女性的皮膚變化同邁克爾.傑克遜驚人地相似。圖中的女孩是她女兒。
下圖:另一嚴重「白癜風」黑人患者。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estaticos.elmundo.es/magazine/imagenes/2003/199/1058546560.jpg&width=325&height=325)
事實就是如此,二十多年來,邁克爾.傑克遜患有「白癜風」,而且越來越嚴重!
然而,媒體毫不會理會邁克爾作為一個嚴重皮膚病患者的痛苦感受!他們照樣大傳特傳邁克爾是「漂白」的!並以此攻擊他!
michael jackson 並不討厭黑人
之所以會有michael 討厭黑人的傳聞是因為美國種族歧視與媒體的謠言,
目的就是要把他塑造成一個討厭黑人的人,以此讓白人以及黑人都遠離他,這就是媒體與種族主義想要摧毀他的手段,
事實上michael深深以黑人為傲,他也是個反對種族主義的人,並且認為人人平等,
Michael Jackson and Vitiligo
這位黑人也得了vitilligo(白斑症),他是一個新聞播報員,發病14年之後首次卸妝。告訴大家其實每次他播報新聞時都是化妝後的樣子,這裡就是他卸妝前後的影片。 皮膚科醫師 許明隆 有撰文說明,麥克傑克森的膚色變化是因為白癜風(Vitiligo)所致 麥可傑克森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熟悉他的人和心理專家都認為,他的心理年齡一直停留在10歲左右。 而麥可為全世界孩子所做的一切人們又知道多少?
/>
http://www.eskin.com.tw/Article.asp?BlockName=ArtView&AC_ID=111
另一篇關於MJ整容的連結:
(他本人有聲明他只有整過2次鼻子和1次下巴,第一次是因為他在幼年被父親嘲笑過有個大鼻子,第二次則是因為受傷的關係。什麼整容整到全臉都塌掉?沒有這種事。人的容貌本來就會隨著年齡改變。況且,整容手術以及他的外貌跟他的人格根本無關。螢幕上的明星,整型過的多的是,媒體卻偏拿MJ作文章?這算什麼道理)
http://www.wretch.cc/blog/weiwei90baby/11924020
關於其被指控的孌童癖 so cute!
而麥可從不隱瞞自己經常與孩子們一起過夜,他說這與性無關。孩子只是喜歡他,想整天跟他呆在一起,而只要孩子的父母同意,就可以在他的臥室裏過夜,而且經常是一群孩子呆在一起,他們一起看玩,玩累了就睡覺。
麥可每次談起些的時候,目光十分坦然。如果他真是一名「孌童癖」,他怎麼可能如此的坦白自己?
在美國,「孌童」可是比「謀殺罪」更令人痛恨的罪行,足可以判個十幾二十年!
就是因為他心裏沒鬼,所以才能如此坦蕩!
而自從「孌童案」發生以來,已經有無數親朋好友,以及認識他及熟悉他的雇員,藝人與名流公開站來來支持他,這說明什麼?公道自在人心!
且不說他已經為慈善機構捐了多少錢,他八次環遊世界,每到一個地方必定要到當地的兒童病院與兒童福利院探問並捐贈。
早在80年代他就說過:「上帝讓我來人間,就是要我做這些的。」
他與孩子密不可分,他說過因為他的童年痛苦,所以希望其他孩子童年過得幸福。
為此他把他的莊園建成一個超級遊樂園,十多年來一直免費給全世界的孩子們開放,特別是有病的貧困的孩子,這些孩子通過各種慈善機構源源不斷的來到他的莊園。
只不過是兩個男孩在大人的操控下跳出來指控他,就可以抹殺他為全世界數不清的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嗎?
麥可的內心世界純潔無暇,他多次說到,每當看到孩子的臉,就如看到上帝。他說他許多歌曲與舞蹈就是從孩子身上得到靈感。孩子在他心中十分神聖,所以他喜愛孩子,嚮往成為孩子,希望永遠是孩子。
這麼多年以來,來到麥可身邊的孩子何止千萬,但二十年來只有兩個男孩在大人的指使下跳出來說麥可性侵犯了他。如果麥可真的是一個孌童癖,那麼,其他孩子呢?難道都讓他收買了嗎?
第一次指控-1993年案
首先分析1993年那次,如果那個男孩真的被人猥褻,那麼他的父親為什麼不報警?而是去找一個民事律師商量怎麼獲得金錢賠償?
(警方是後來介入的,並且搜查了麥可的所有住所,帶走他所有的私人物品,包括錄像帶,磁帶,圖片,CD,書籍,但沒有找到任何“罪證”。)
當警方詢問男孩時,男孩堅決否認麥可對他做過任何不合理的事情,但後來由男孩父親向警方提供了男孩指證麥可的口供。
如果男童真的受到了這麼大的傷害,那麼作為父親的,為什麼還要不停地帶著兒子接受報視報紙的採訪,要他一次又一次的復述他所謂受到“性騷擾”的“痛苦”心情?
最重要的,是那個男童繼父錄下來的,他與男童父親的電話錄音:
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一切,我就要來一場大屠殺!
最終,他得到了一大筆錢,而且,在控告麥可之前,他首先控告了前妻,把兒子的監護權奪了回來,這一點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只有他擁有兒子的監護權,他才能支配那筆賠款。
男童父親以上種種行為,難道還不能證明這是一個貪婪的父親不惜以親生兒子作為工具而對麥可製造的一場誣告嗎?
93事件男童父親的秘密錄音曝光
其實這些錄音早在94年就曝光了,但當時的媒體更熱衷於給邁克爾.傑克遜定罪,故意把它忽略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
電視片中畫面原文:
男童父親:
「這個人將會遭受超出信仰之外的羞辱……他不會相信將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這超越他最壞的夢魘邊界。……他再也賣不出一張唱片。……如果我過了這一關,我就贏大了。……我會得到一切我想要的……而他們將永遠被毀掉。」
最後1993年案是以庭外和解結束,並不是MJ自首!和解原因請看連結
http://www.wretch.cc/blog/cartoonssell/18494262
但是,當時傑克森並沒有在陽臺上「晃」什麼嬰兒 至於傑克森給孩子們蒙面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們的母親、傑克森的前妻黛比羅薇要求傑克森這樣做。因為她不想孩子的面容被人認出,從而導致綁架事件!
MJ speech about the photos in 1993
第二次指控-2003年案
2003年,英國記者馬丁.巴捨爾騙取了邁克爾.遜傑克的信任,在追蹤傑克遜長達八個月後,製作了一部記錄片《與邁克爾.傑克遜一起生活》並在全球播出。這起孌童案,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巴捨爾這部100分鐘的記錄片。
原告男童——癌症病童基雲及其姐弟曾在記錄片中出現,男童在片中說是傑克遜幫助自己戰勝了病痛,並與他成為朋友。他與傑克遜握著手談笑,承認他與弟弟曾在傑克遜的房間過夜。
傑克遜說,孩子們都喜歡在他房間過夜,只要他們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來了。
男童說,他媽媽聽說他要在傑克遜的房間過夜時,十分高興。談笑間男童還把頭靠在傑克遜的肩膀上。
雖然馬丁·巴捨爾在記錄片中承認,他沒有看到任何傑克遜與男童們之間不正常的事情,相反,他還看到孩子們都很喜歡傑克遜。但他他卻在片中以此為特寫鏡頭,暗示傑克遜與男童基雲有不正常關係。
果然,2003年2月,該記錄片在全球範圍播出後,引起極大爭議,洛杉磯「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因此特地去探訪了男童一家,問傑克遜有沒有對男童做過什麼。男童一家極力否認,說傑克遜對待男童基雲有如親生父親,絕沒有做過任何傷害基雲的事情。
然而,幾個月後2003年6月,男童一家卻報警,說傑克遜「性侵犯」了該男童。
奇怪的是,警方接報到一直按兵不動,直到五個月後的2003年11月19,他才下令對傑克遜的莊園實行大搜查並下達通緝令!而這天,正好是傑克遜的新精選集《冠軍集合》的發行日!
這裡有一個重要疑點,就是原告所說的「案發時間」。那部作為控告導火索記錄片是2003年2月6日播出的,「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在2003年2月14日到2003年2月27日對男童一家調查的,而原告一家所說的「性侵犯」發生時間,先是2002年11月,後改為2003年2月7日至3月10日,再後來又改為2003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我們先不管控方的時間如何混亂,只是有個疑問:傑克遜與原告男童一家的交往的二年中,男童一家多次到傑克遜家裡玩住,男童說他與弟弟數次在傑克遜的臥室裡過夜,而這二年的時間內,沒有發生任何「性騷擾」事件。而傑克遜卻會在暗示他是「孌童癖」記錄片播出之後,全球人們都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而焦點就是懷疑他與男童基雲有不正常關係,而且又是在洛杉磯「兒童及家庭服務部」對這件事進行調查的眼皮底下的居然明目張膽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多次對男童基雲作出「性侵犯」行為!這個故事編得太假了吧!
然而,警方卻真的就把這個疑點重重的案子給檢控了!
且看看檢控官在開庭陳述中所說的「案發過程」與「作案動機」:
檢控官湯姆.史奈登認為:記錄片《與邁克爾.傑克遜一起生活》全球播出後對傑克遜造到極大的負面衝擊,而原告及其家庭則被看作是「潛在的危險」。於是,傑克遜夥同五名助手(均被免於起訴)綁架了原告一家,並威逼他們拍了一部讚美傑克遜的錄影帶,就在這部錄影帶拍好的當晚,傑克遜開始原告男童進行了第一次「性侵犯」。而傑克遜的「作案動機」是起源於他的「經濟危機」,困為傑克遜已經「負債纍纍」,他不想原告一家再給他添什麼麻煩,所以綁架了他們一家,陰謀把他們送到巴西一個偏僻的地方,並且傑克遜最終對男童施行了多次「性侵犯」。
請問大家看完以上文字有何感想,我只覺得哭笑不得。其實,在控方的開庭陳述後,就已經有許多法律界人士認為,這個指控十分不合理,過於薄弱,並認為傑克遜一定會贏得這場指控!控方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輸局!
那麼,為什麼如此薄弱的案件會被檢控呢?在此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正是傑克遜的死對頭,負責「93孌童案」與本案的聖芭芭拉市檢查官,外號「瘋狗」的湯姆.斯奈登。不知大家有否聽過邁克爾在95年HIStory專集中的那首D.S?這首歌正是罵湯姆.斯奈登的。因為,93年原告對傑克遜的民事控告在驚動了警方後,檢查官湯姆.斯奈登以檢查證據為由,強迫傑克遜接受極具羞辱性的全裸檢查,不但錄影拍照,還派法醫去檢查他的身體每個部位。如果傑克遜不配合,則按認罪處理。(法醫認定傑克遜患有白癜風,但這也改變不了媒體對他「漂白了皮膚」的污蔑)最終,「93孌童案」以庭外和解告終。原告再也不肯指證傑克遜,這使斯奈登十分失望,為此他特意提議修改了當地的一個法律條文,即「兒童性案件」不得庭外和解,只能按刑事案件審理。
當時,傑克遜承受了極大的侮辱,於是寫了暗罵斯奈登的"D.S",並把它唱得街知巷聞!從此於斯奈登結下不解之怨。
當2003年6月,男童一家找到斯奈登時,可以想像,他是多麼的欣喜若狂!十年了,他終於又有機會了!在搜查邁克爾莊園的第二天,湯姆.斯奈登還特意招開了一個盛大的記者招待會,會上止不住的洋洋得意,不停地發笑,甚至在稱呼傑克遜時,直呼狗仔隊給他取的外號「怪人傑克」!他的這些舉動引起群眾的不滿,後來不得不公開道歉,說如果他媽媽還在的話,一定也會責怪他的。(還是拿傑克遜開玩笑,他說的這些話,出自傑克遜的D.S:湯姆.斯奈登是個冷酷的人,他只想抓住我,不管死活.....我想他媽媽當初沒有把他教育好...)
兩天後,傑克遜回應通緝令,被送進監獄。當然,他有保釋的權利。但,湯姆.斯奈登給傑克遜開出的保釋費是多少?三百萬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保釋金額!要知道在美國,一般「兒童性案件」被告的保釋金的七萬美元左右,就算是連環殺手嫌疑犯的保金也只是一百萬而已! 美國《憲法》第八條修正規定:不得對被告課以「過重的保釋金」,這條,在傑克遜案上,檢方明顯違反了!
隨著案子的審理,越來越令人懷疑:這麼一個漏洞百出,不堪一擊的案子,如果沒有檢控官湯姆.斯奈登的過度熱情,為什麼會被擺上檯面?!這不是公報私仇,又是什麼?! 這不是司法腐敗,又是什麼?!
當這麼一個荒唐的案子被鬧上法庭時,當作為一個偉大藝術家與慈善家的邁克爾.傑克遜推上被告席時,我看到的是人類的善良,清白與自由與法律的公正與尊嚴被一併推到了被告席上!案子審理的這個過程就如一個超級馬戲表演!而美國媒體對傑克遜一邊倒的負面報導,更是往美國所吹噓的公正民主臉上抹黑!正如一位在美國的華人所說的:如果再仔細看看電視節目的話,你會感覺到那一個個電視台白人主播臉上和口中透出的讓人毛骨悚然的種族歧視,那是一種你無法起訴,任何法律也無法改變,而且很多時候讓你說不清的邪惡。
終於,傑克遜被證清白了!由十二人組成的陪審團一致裁定,邁克爾.傑克遜十項罪名全部不成立!
傑克遜清白了!正義回歸了!歌迷狂歡了,傑克遜卻平靜得出人意料。或許,身心俱疲的他早就明白,就算法律按公正還他清白,但媒體與世人早就將他定罪了。但他,又能如何改變這一切呢?
如果你不瞭解他, 不瞭解整個案子,那麼,請不要對這個人,這件事妄加評論!
如果你認為他是用金錢買來的無罪,那麼,你是否認為他買通了十二名陪審員?要知道,法官沒有判刑決權,只有量刑權,而最終判決權,就是這十二名陪審員,他們是由檢辯雙方從數百名候選人中共同挑選的,
他們全都是當地普通公民,年齡從十九歲至七十九歲,由四男八女組成,其中有七位是白人,四位是西班牙裔(原告是西班牙裔)與一位亞裔組成。(沒有黑人,因為檢方把黑人候選人全部剔除了,又有幾個人質疑這對傑克遜是否公正?)
他們必須完全一致才能決定被告有罪無罪!如果你認為傑克遜能把他們全部買通,那麼,你就是在污蔑了他們並嘲弄了你自己的大腦!
那麼,為什麼他們一致認為傑克遜無罪呢?請看看下面原告一家的證詞節錄,如果你是陪審員,當你看了這樣的證詞,你又該去如何判決?
http://www.wretch.cc/blog/weiwei90baby/11924020
在醜聞爆發後,他沒有接受任何世界各地至少3個兒童慈善機構頒發的榮譽、獎金和獎項,以免自己的名字給那些獎項頒發組織的名聲蒙上污點。
當時的他被全世界的媒體描繪成一個用金錢收買人心的「戀童惡魔」,還是一個逃脫了「正義審判的狡猾罪犯」。
至於邁克爾把生病的孩子接來Neverland幫助他們完成最後一個願望,或者幫助他們共度難關;至於傑克遜不斷地在為兒童事業做出貢獻並且是《吉尼斯世界記錄》上「支持慈善機構最多的人」之類的事情更是鮮有報道。哪怕在整個傑克遜的官方傳記中,也只略微提過一次。
1993—1994年,當醜聞爆發後,更沒有公眾買賬。或許這並不是公眾的錯,因為他們被媒體誤導著。而至於媒體這個「公眾」,則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打算知道這一切。但傑克遜依然在默默繼續著慈善事業。
麥可的自畫:
在你斷定我之前,請努力嘗試欣賞,我客觀看待我,看著自己的內心
然後問問:你是否瞭解我的童年
另外
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個瘋子
就因為那邊所謂 "MJ把小孩掉在陽台上晃" 的報導
而是在興奮之餘,想讓樓下歌迷看看他的小兒子,而一不小心把孩子抱越了陽臺,
時間只有幾秒,之後,他也公開道歉。
這是任何一個粗心的父親都會在人生中不小心犯的錯
但這個短短幾秒的事件卻被媒體無限誇大
媒體不僅沒有解釋是因為樓下兩百多個歌迷想要看看他的小孩,
鏡頭還以"慢動作"無數次播放,彷彿他真的是一個不顧兒子死活,在陽臺上晃孩子玩的怪物!
MJ真的很愛他的孩子
也把他的小孩教育的很好
下面是關於這位好父親更詳細的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weiwei90baby/11910811
Michael Jackson究竟做錯了什麼?
沉思:為什麼邁克爾·傑克遜會遭受如此嚴重的污蔑?
答案:這是歐美白人種族主義與娛樂工業的相互勾結!
如果邁克爾.傑克遜只是一個本份的普通藝人,那他絕不會受到現在如此不公平對待。
而問題是,他不僅是一位極其成功的藝術家,而且在美國音樂工業裡擁有極大的權勢!
他擁有白人樂壇最寶貴的遺產--披頭四樂隊全部的歌曲版權,他擁有貓王的許多歌曲的版權,擁有歐美眾多著名歌手數不清的歌曲的版權,因為他擁有全球第二大音樂公司SONY的全部歌曲的50%的版權。
可以想像,白人,特別是白人種族主義者,對此是多麼的眼紅!更可恨的是,邁克爾居然還是一名善舉無數的慈善家!
他在全球擁有億萬計的追隨者,很多歌迷喜歡他的人格,勝過他的音樂!可以說,邁克爾.傑克遜,已經成為一股令白人感到畏懼的黑色力量!所以,他們十多年來,千方百計地污蔑他,不留遺力地想打垮他!
Inside The Mind of The King of Pop
The Real Michael Jackson
麥可的父親:「如果有人需要幫忙,麥克會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麥可的母親:「麥可和我曾經坐在一起看電視,看到了非洲垂死的兒童,蒼蠅在他們的臉上 飛,頓時麥克的眼淚從臉上滑落,我也跟他一起哭,就像兩個傻子般。然後麥克對我說『媽媽,有一天我一定要做些事,我知道我無法拯救整個世界,但我可以盡力幫忙』,因此他一直持續在做這樣的事並捐出上百萬(美金)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兒童。」
michael jackson親自譜寫這首動人的曲子《heal the world》於1991年收錄在他dangerous這張專輯中。當時是為了全世界的 兒童,成立了一個兒童基金會,而麥可也為這個基金會命名為《heal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