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roducegreen.org.hk/index.asp 綠田園基金(環保網站)
100 種保護地球的方法: 後沙士時代香港版周兆祥 綠田園基金主席 世界環境日 > 又到了,每年在 6 月 5 日 這天,各大洲的地球居民紛紛提醒自己對這個星球的責任,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合乎生態規律,同時感謝地球提供了生存的空間。經過沙士一”疫”,我們的生活和意識不再一樣。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和眾生,以下是今時今日我們在香港生活都可以考慮盡量天天實踐的綠色行動: 把家居綠化 • 盡量用天然方法清潔家居,減少使用化學物質 ( 例如殺蟲劑、通渠劑、空氣清新劑 ) 。 • 食具不大肥膩時用暖水清洗,減少使用洗潔精。 • 室外室內多種植物令周圍陰涼,減少開風扇、冷氣。 • 時常留意保養電器 ( 特別是冷氣機 ) ,減少耗電。 • 選用效能好、耐用又寧靜的電器用品 ( 可參考消委會的介紹 ) 。 • 非必要的電器少買。 • 天氣不是太熱時,用電風扇代替開冷氣機省電得多。 • 雪櫃放在陰涼角落可省電,開門取物後盡快關上。雪櫃內不貯太多食物,這樣省電又減少中毒危險。 • 使用光管及慳電瞻較省電,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 離開房間時關掉電燈和冷氣機。 •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時才開暖爐。 • 儲夠一機衣服才開洗衣機,既省水又省電省工夫,衣物非必要不乾洗。 • 多用花灑少用浴缸,可省下許多水。 • 多用真空煲及高速煲,既省燃料又省時間,更保存營養。 • 盡量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盡量生食,少焗少燉,節省燃料。 • 吃多少煮多少,盡量餐餐吃完不保存不丟棄,既惜物又衛生。 • 出街進餐點菜要適量,吃不完打包拿回家吃。 • 盡量用密封盒或瓶盛載食物,盡量不用保鮮紙,減少浪費又安全。 • 藥物及殘餘食物不要沖入廁所,應包好放入垃圾箱。 • 傢俬及家居用品盡量採用自然材料(竹、木、籐、玻璃、金屬、紙、棉等)。 • 少買塑膠及人造纖維用品。 • 裝修時盡量採用少污染的物料 ( 例如水溶性的油漆、實木 ) 。 把飲食綠化• 多買有機產品,罷買基因改造產品,吃得安全又減少污染大地。 • 多在家裡進餐,少上館子可減少浪費及污染。 • 多自製飲品食品,有益又省錢,更保護環境。 • 食物添加劑往往對人及環境都有害,避之則吉。 • 多素食少吃肉及海鮮,不但有利個人健康,地球更減少破壞。 • 急凍及空運來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 高度加工的食品對人無益,更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 即溶飲品及即食食品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盡量少吃。 • 不吃燕窩、魚翅、鮑魚、蛇、一切野味、髮菜等減少破壞自然生態。 • 盡量用散裝茶葉、少泡茶包,節省資源,減少污染。 • 試試自己種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滿足收獲。 • 多選購本地及鄰近地區的產品,減少運輸污染。 • 在家裝濾水器供應飲用水,出街及遠足自備水壺,少買包裝飲品。 • 盡可能餵母乳及自製嬰兒食品,不用嬰兒奶粉及包裝嬰兒食品。 把衣著綠化• 多選購自然纖維 ( 棉、麻、羊毛等 ) 衣物,少買人造纖維。 • 適量地添置衣物,買得太多會浪費資源。 • 建立個人衣著風格,不用時常跟風多買時裝。 • 多穿不用燙仍然得體的衣服,例如 T 恤,可以省電。 • 多把舊衣服改裝翻新,可以省錢又省資源。 • 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傳給弟妹。 • 乾洗衣服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可免則免。 • 不穿皮草,減少危害生物或畜養動物浪費資源。 把交通綠化•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時才乘的士。 • 盡量不買不用私家車,如使用的話妥為保養。 • 選購汽車時注重性能及耗油量。 • 用省油的方法開車 ( 例如保持合理車速,避免急剎車 ) 。 • 開私家車盡量一車載多人。 • 盡量停車熄匙,天涼車廂不開空調。 • 爭取更多空間方便行人及單車往來。 • 可能的話多跑樓梯少乘升降機。 • 盡量不坐飛機,例如以視像會議代替出門公幹。 把工作地點綠化• 各單位設「環保經理」,統籌綠化工作。 • 有毒的文具 ( 例如箱頭筆、改錯水 ) 盡量少用。 • 盡量省紙,例如必要時才影印或電腦打印。 • 安排把廢紙及碳粉盒送去回收再造。 • 自動售賣機飲料機浪費又污染,盡量自己沖製飲品。 • 用「私家」茶杯,減少紙杯紙碟等。 • 如果大廈「患了病」,空調不安全,快投訴要求改善。 把學校綠化• 多主辦綠色展覽、講座、比賽、幻燈欣賞會、無污染旅行。 • 在校內及本區舉行污染調查,設法控制各類污染。 • 爭取小食部多出售對環境及健康都有利的飲食。 • 校園內盡量多栽種植物,設立有機耕種園地及堆肥裝置。 • 校內多設飲水機,減少師生光顧包裝飲品。 • 鼓勵舊教科書二手交易。 • 必要時才影印筆記,減少耗用紙張。 把生活習慣綠化• 多戶外活動,少逛商場,少到空調室內運動場。 • 多作不污染的運動,例如太極、氣功、瑜伽、遠足、踏單車等。 • 多自己設計玩具,既益智、省錢、又多滿足感。 • 多用舊物料自製禮物或賀咭,既有心思、省錢、又省資源;多用電子賀咭代替紙製賀咭。 • 實行垃圾分類,送廢紙、膠瓶、鋁罐等去再造。 • 習慣每張紙寫兩面才丟掉,把舊信封再用。 • 多用再造紙及其他循環再造的物質。 • 較稀有品種的寵物不畜養,免令牠們加速絕種。 • 寵物罐頭及糞便用沙浪費資源又花錢,盡量少買。 • 凡是「一次過」的物品都盡量少用,減少浪費污染;盡量不光顧用一次過杯碟餐具的食肆。 • 支持各類「二手市場」,參與網上物資交換循環活動。 • 盡量多用尿布,少用嬰兒紙尿片,減少垃圾。 • 盡量用濕電或可再充電電芯,少用普通電芯。 • 習慣隨身帶手帕,少用紙巾,減少樹林破壞。 • 盡量用太陽能用品,例如計算機、手表。 • 商店購物拒絕不必要的膠袋,把膠袋多次使用。 • 拒買過份包裝的食品,帶備膠袋到雜貨舖購買散裝的。 •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禮物,因為生產切花浪費又污染。 • 不吸煙,勸使他人勿在人前吸煙,舉報非法吸煙。 • 如果要擺設聖誕樹,不買真樹,珍惜林木。 • 把垃圾郵件退回,附上字句請以後勿再寄來;拒收在街上派發的宣傳單張,減少浪費資源。 • 必要時才更換電子用品,例如手機、電腦。 • 支持生態旅遊,減少破壞各地環境與文化。 集體公民行動改變社會• 多買綠色書刊,多收聽收看綠色電台電視節目及網頁資料。 • 要求各類圖書館多收藏綠色書刊資料,多多光顧。 • 留意本區污染事件,隨即投訴揭發。 • 多公開發表支持保育環境的意見,例如打電話給電台表態支持官商綠色政策。 • 向污染機構抗議,用罷買等方式施壓。 • 支持及表揚有綠色傾向的公司、報刊、機構。 • 遊說本區議員多向政府施壓,改善本區環境。 • 投票支持有綠色傾向的議員,讓他們代表自己辦事。 • 加入綠色組織 ( 環保團體、有機耕種團體、保護動物團體、素食團體等 ) ,多捐款及支持活動。 • 組織自己本區本單位 ( 學校、教會、公司等 ) 的綠色小組。 ……這個地球,還是可以復原,成為樂土的 ---- 只要我們樂於出一分力。 ▲ 返回最上 |
綠化家庭 綠化心靈 綠化人間 「保護環境,由我做起」,這句口號近年在香港開始深入民間。 香港整個社會致力改善環境,可以說做了十多年了,然而這個地方生態破壞一天比一天嚴重,大眾捱污受染的苦頭也一天比一天悽慘。 既然此時此地人人都認同了環保的大方向,為什麼好像未見有什麼成績? 我看如果大家進一步想清楚為什麼環保由我做起,好好了解環保怎樣由我做起,這樣肯定事半功倍,成功在望。 問題之癥結 從前有一架 747 客機,某次飛行中途,突然有個乘客不守本分,拿出鐵鎚、螺絲批,破壞機上設備,自得其樂。其他乘客見狀,感染了這種風氣,紛紛忘形,爭相動手破壞,刺激莫名。飛機受創越來越嚴重,終於到了某個階段,產生連鎖反應,墜毀或爆炸,機上無人倖免於難。 這個故事正是當前人類文明的寫照,該種破壞的心理瘟疫名叫「發展」。現在地球太空船各艙內越來越瘋狂,好像非弄至眾生滅絕不肯罷休。 所以搞「環保」宜先抓緊問題之所在: 世人目前誤以為文明在「進步」,誤以為必須有更複雜的科技,更多物質生活,更多感官刺激才有快樂幸福。 大家不明白這樣「發展」其實正在逐步摧毀自己、子孫、眾生的生存機會。 大家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溝通、愛意、虔敬、以至尊重及起碼的了解。 大家失去了對人類眾生的責任感、道德感、委身精神。 一九六一年,美國生物學 家卡遜 教授 (R.Carson )發表了(沉默的春天 ) 一書,警告全球各地大量濫用化學物質,勢將引起生態大災難。 由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噩耗頻傳,各式各樣的衝突矛盾、「意外」、慘劇紛紛爆發。科技失去了控制,世人開始驚覺,地球正在受到無情的破壞,眾生將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將來整個世界污染、醜陋、資源乏匱、糧食食水短缺、氣候大變,動植物紛紛絕種……大家生活在我們這一代的愚蠢所造成的地獄裡。 來到二十世紀末年,由於人類自私盲目的生活方式,地球上每一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絕種。我們時常談到「瀕臨絕種的生物」,卻很少會想起原來自己是其中一個。 所有統計數字的預測都至為悲觀:糧食短缺、人口爆炸、氣候大變、資源枯竭、核子災難、環境污染、人性轉變、遺傳基因突變……。 大地再無淨土。 與此同時,世上大部分地方大部分的人,生活得越來越困難,感到越來越不滿足不快樂。雖然物質生活水乎提高,家家戶戶堆積了越來越多機器,表面上提供了方便、舒適、娛樂,事實上大家內心越來越空虛、失落、徬徨、焦慮(不知道害怕什麼),越來越多慾望需要滿足,卻始終得不到。 近年來,世界各地人民環境保育的意識普及之後,推動綠色運動的志士們發覺:地球生態危機的背後,原來潛藏著深層的問題,全球性的環境破壞之所以可能發生,乃是因為世人的內心早已受到相當徹底的破壞。於是,一場「心靈環保」的革命靜靜展開,在風聲鶴唳之中,大家被迫(也受到刺激啟發)質問又反思:人(我)究竟是誰?人類在這個世界裡佔什麼位置?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怎樣才可以安全快樂地生活在這個大自然之中? 環保運動的靈性化,成為了人類文明由科技地獄的噩夢中自我拯救的開始。 過去幾百年,人類愚昧無知地把宇宙當做無情無義無知覺的死物,狂妄地向大地予取予攜,為所欲為,結果,我們搞出了一個毒物滿佈、危機四伏、哀鳴遍地的荒原。今天,大家逐漸覺醒,尋找出路,在徬徨之中看到一線生機,正如歷史學大師湯恩比說過:「當前人類存在的威脅只有一個辦法解除,就是一種個人內心革命性的轉變:這種轉變必須由宗教來啟發,這樣方可以產生意志力量,排除萬難,把新理想付諸實行。」 踏進了廿一世紀,人間由灰磚綠趨勢明顯,世人紛紛 inward bound (內展探索),是其中的關鍵:由文藝復興開始,整整五百年,西方文明帶領著全人類追求不斷的外在改革,企圖藉此解決存在處境的問題,得到平安幸福,實現小康大同的社會。大家誤入歧途「將努力的重心放在外間事物之上,忽視甚至忘記自己內在世界的運作,以為 GNP 等於成功,高科技享受等於快樂,物質的方便等於進步。結果,上帝死了,臭氧層穿了洞,大家天天在吸毒服毒,由早忙到晚年頭忙到年尾,做人不知所謂。 我們是自古以來第一代的人明白到這個教人震驚又虔敬的事實:原來大家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千秋萬世:我你他今天吃什麼、買什麼、做什麼、想什麼,無可避免在塑造眾生的命運。 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 第一條路是什麼也不管,繼續濫用近來得到那些越來越厲害的力量,衝向集體毀滅的結局。 第二條路是坐言起行,開展轉化的過程: 恢復地球生態健康,令生活環境再次美好; 讓世上再沒有人基本物質生活欠缺; 發揮每個人天賦不可思議的身心潛能; 內展探素,體驗享受天人合一境界的奇妙狀態。
由此可見: 保護環境(「環保 」)其實是這一代人類為自己,為孩子與後代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戰果極端重要。 此役成敗之關鍵在於世人能否及時恢復生態智慧,道德情操,對大自然的母子情懷。 倘若上述「心靈之再綠化」果然發生,世人必會大徹大悟,痛改前非,完全轉換人生觀,世界觀,生活方式,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架構……一個全新的,合乎自然之道的綠色文明將會誕生。 除非朝此方向努力,否則一切環保運動或教育都是刻舟求劍。
三十年搞社會運動的經驗告訴我一切在乎心。 有「心」才有行動的動力。 心靈迷失的這一代重新明白「我是誰?」,則綠色文明在望。 家長,教育界,傳媒等天天都在模塑下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有怎樣的下一代,人間就有怎麼樣的未來。 「善行由家裡開始」,每一個人的教育都是以自小在家中的經驗為基礎。 倘若天下間為人父母者習慣了: 尊重子女,與人和諧相處,採用雙贏而非控制的方式解決矛盾; 過精神豐盛,物質簡樸的生活; 清淡而合乎道德及生態原則(素食)的飲食方式; 熱愛大自然; 不吝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等)去推動綠色文明轉化,爭取公義;那麼,下一代自然會身心靈都綠色。種善因的父母功德無量,眾生無限感激。 人間的綠化由小開始。 心靈的綠化由家開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