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女孩長大的時候,她身上的那塊紗也一起長大,這位女孩長大了,又漂亮、又高雅、又是好人家的女兒,有好的家庭背景,所以遠近有很多人都來求親,不過她什麼人都不喜歡。
叔離比丘尼
那個時候,有一位比丘,他的心很廣大,喜歡跟人家結緣,給大眾福報,所以他每天去托缽,家家戶戶都去。還有他也講經說法,介紹如來的真法給大家聽。
赤貧的夫妻
布施僅有的一塊布
毘婆尸佛慈心收受
師父的評論
勸人解脫才究竟
不然的話,誰都對我們說,叫我們要做好事、要修行,修什麼?一切唯心造,你的心如果沒有發菩提,沒有往究竟解脫的方向想的話,你修什麼都沒有用 ,一直就轉來轉去在那個三界以內,那有何好!當國王也是這樣子而已,也是生老病死,也是頭痛與一堆世界的煩惱。所以你們應該知道,無上法和三界的一般法不一樣。我們的心有什麼目標,就我們會得到那一個目標。不管我們自己心要什麼,我們的靈魂、自己的智慧,早晚會替我們找回來。
布施的陷阱
生在世上,每個人都知道貪福報、求富有,這種心大家都有,為了生存,很多人都會想辦法保護自己的身體,多增加自己的財產,對這些事,我們根本不應該再鼓勵啦,是不是?我們講什麼就講稀有的、從來沒有人講過的,像解脫、究竟涅槃這些。先找內在的天國,然後什麼都會有,真的是這樣。不然的話,都是勸他們做那些小事情,得到那些小的福報,有什麼用嘛!都是害人家而已。所以如果有人勸人家布施,為了來世的功德,那些人是害人不可思議啦,然後又揚揚自得,認為自己了不起,真的好恐怖,你們了解嗎?造下業障,自己還不曉得,還在那邊驕慢。如果他一個人布施,然後自己九十一劫在那邊享受生死輪迴,我們還不說;引導全體的人民、幾百萬或幾千萬人,做一樣的事情,為了名利、為了來世福報,那是太恐怖了一點,是嗎?最可怕的是還阻擋人家去求解脫。
還好,那位皇后和國王拿衣服去給他們夫妻穿,然後請他們來看佛一眼,不然的話,他們兩個在那邊害羞,沒有衣服不能出來看佛一眼。為了聽佛講經說法,九十一劫以後才碰到活佛,才得阿羅漢果。生生世世都有活佛,貧窮的婦女為了要求當來的福報那個障礙,九十一劫才碰到一次活佛,懂嗎?然後那位比丘,你認為他做什麼好事呢?害人在那邊餓死、冷死,如果沒有碰到活佛一面,九十一劫以後又如何呢?不曉得做牛、做馬、做什麼?功德不管多大,總有一天也會消失,那個時候靠誰呢?
聽這個故事好恐怖!我有時候不想評論,一評論真是覺得好恐怖。故事聽起來好像很好,大家都是靠這種故事,勸人家布施。都是賣佛啊!都是賣這種故事出去,然後大家都不知道有更好的,一直還買這些垃圾,然後大家拚命布施,為了要求來世的福報。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人布施一塊布,就得到九十一劫那麼好的福報;能夠得到九十一劫的福報,已經太好了,怕得不到。看我們布施給誰,盲盲目目的布施那裡有福報呢?那位婦人因為是供養給一位活佛,由弟子親身拿回來給佛,佛為了慈悲心要救他們兩位而接受,那位婦人才得到九十一劫的福報。不是每個人拼命的布施,都能有九十一劫的福報,恐怕九十一天也沒有!了解嗎?所以講什麼都講錯,方向也錯、解釋也錯、目的也錯、結果也錯,哎呀!都是害人還不懂。你們千萬不要這樣亂搞,聽懂嗎?(大眾答:「懂!」)
修行像我們這樣太輕鬆了,修對的法門,然後我們多吃多喝什麼都沒問題。那裡有佛叫我們餓死、苦死,才能得到祂的恩寵呢?那麼無聊!是不是?我們一邊修行,一邊照顧我們自己,那裡不行?不合邏輯嘛!比方說,我們的父母很有錢,他們很愛我們,叫我們去讀書,得一點學問,長大後,有一點能力,他才信任把財產交給我們,因為怕我們不會管理而已。當然我們要學習、要讀書,不過讀書的時候也可以吃、可以喝、可以玩、可以樂、可以穿漂亮的衣服,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父母很有錢,就這麼簡單。
同樣,我們修行為了要成佛,跟上帝合一。那佛、上帝是最富有的啦,有沒有看到貧窮的佛?(大眾笑)這不可以的,全世界都是祂的,乾坤都是祂的,祂那裡會貧窮呢?是不是?我意思說祂權力最大,祂什麼都有,那我們為什麼故意變成乞丐呢?我們修行為了要得到祂的財產,為了要得到祂的果位,為了要跟祂合一,還沒合一以前,還沒得到祂的財產以前,我們最少夠喝、夠吃、夠玩、夠樂,幹嘛要故意痛苦呢?
修行要有正確的概念
回來能夠富有還可以,說不定能過什麼安穩的生活,是嗎?然後很多冤家債主啊!很多仇恨啊!很多人討厭你啊!不是平平安安的過一生啊,九十一劫中那裡都沒事情發生?即使每次生出來有一塊布,那又如何呢?兩塊布也不怎麼樣啊!(大眾笑)有一塊布算什麼,布很便宜,誰都可以買啊!
我們應該替自己高興,因為得到好的法門,我們修行很輕鬆,根本不管布施不布施,我們有就布施,沒有也沒關係,釋迦牟尼佛他布施什麼成佛的呢?根本沒有!是不是?他生出來就吃喝玩樂,到三十歲才去出家修行,然後向人家托缽,由人家布施給他而已。所以我們布施法是最重要的,給人家正確的概念,然後他們自己解脫、永久解脫,這才重要,不是祈求那些物質的方面。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org.tw/ch/news/22/index.htm